超級厲害的P圖登山家——曾格爾
作者:蔡日興
2022年10月4日尼泊爾時間早上8:15分,Dolma Outdoor在臉書上宣布,來自台灣的曾格爾只用了13小時無氧速攀世界第八高峰Manaslu,當時他們本來只宣稱打破女子世界紀錄,結果後來大家卻發現這已經打破男子世界紀錄。
消息一出,國際登山圈譁然,因為當時山上只有這組攀登者,沒有任何具備公信力的人證。不論有氧無氧,曾格爾從來沒有任何八千米速攀紀錄,曾經遇到她的各國登山者,對她的體能評價亦不高,這樣自己宣稱打破世界紀錄,真的是「橫空出世」。這根本是挑戰整個國際登山圈,各種國際報導的態度,普遍都是不相信。
面對全球質疑,曾格爾陸續提供了登頂照片以及影片,還有攀登GPS航跡供大家檢驗。但她提供GPS航跡之後,各種說詞不一的破綻反而陸續被揪出,被質疑後她只好又改口。外國網友不擔心法律問題,甚至直接點名說她是騙子。
不過她提供的登頂照片以及影片,乍看之下很逼真,即使是專業影像工作者,沒有用大螢幕和專業軟體拆開來一幅一幅分析,一時之間也看不出破綻。很多人都在懷疑她造假,卻又不知道她是怎麼辦到的。
一般來說,造假問題就是司法解決,由法院找專家鑑定。但這個案子的問題是——目前還沒有受害者提告,公權力無法介入。受害者必須是曾經捐款給曾格爾的人,而他們一定要先轉變看法,不再力挺她,並且相信有證據足以證明她做假,之後才可能考慮對她提起訴訟。這是個典型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
而小額公眾募款也是個問題——受害者的金額都不大,誰要面對上法院的麻煩呢?未來,小額公眾募款的管理,或許是立法單位應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吧。
並不是為了拿回自己的錢,而是為了維護台灣的國際形象,也為了追求真相,這一次,有很多台灣的山友,都冒著被告,和被網軍不停騷擾的風險,站出來質疑曾格爾。而這系列文章,就是基於台灣這些山友的努力,他們都是這次民間調查行動裡的無名英雄,他們真的是為了台灣的名譽而戰!
這張曾格爾的Manaslu登頂照,取自14mount8000的IG,發布時間是10月5日,提供照片的人,是Dolma Outdoor的Nima,也就是曾格爾雇用的雪巴領導者,以他們的說法是10月4日陪她登頂還一起合照的人。這張照片,曾經在高山雪地拍過照片的山友,應該都會覺得怪怪的。那不是美感的問題,而是照片的「味道」很詭異,這人物跟山景,不像是在同一個時空拍攝的,有種穿著名牌衣的貴婦在田裡除草的詭異感。味道這件事很主觀,但是後面我們開始分析,您就會知道看起來怪的客觀原因是什麼了。
面對日益強烈的質疑聲浪,2022年11月19日曾格爾宣布用Google雲端硬碟釋出Manaslu攀登過程的影片與照片供社會大眾檢驗,但其中有些檔案(例如IMG_3396.HEIC)的GPS座標無端消失,極為異常。還不只是座標,我們也無法確定檔案中的日期時間等等資訊都未曾被更動。後面會詳細講到,若我們硬要相信這些資訊沒被更動過,反而會出現很多無法解釋的矛盾。很明顯,這些檔案在公開前都經過特別處理,而這些資訊要以軟體修改,並非難事。
與一群山友共同合作進行調查與研究之後,我發現曾格爾所提出的登頂照片以及影片有合成跡象,且可抓出光學上的矛盾。而她所提供的GPS航跡又有以他人所錄製者來瓜代之情況,被質疑後才緊急改口否認先前說法,綜合以上,我認為,她所提出的證據可信度太低,實難以支撐其速攀打破世界紀錄之自我宣示。
照片與影片的合成跡象,可以從很多不同角度去分析。本文之重點將放在社會大眾較容易理解的現象陳述,我們將透過曾格爾所提供的證據矛盾,帶領大家逐步察覺影像合成跡象的存在。
我們就先從天空中的雲開始講吧。
老天爺幫忙換背景布幕?
首先,當我們根據她所提供檔案內的拍攝時間,去重建她在山頂活動的時間線,我們發現山頂曾有突如其來一分半鐘的,最強的颱風中心才會出現的,17級以上的狂風。
從7:36:11開始,到7:37:21,曾格爾團隊共拍攝了四段影片,在這一分多鐘之內,影片中背景的雲相當一致,沒有什麼劇烈的移動,顯示風和日麗的狀態。下圖是影片裡的雲。
接著在1分32秒之後,從7:38:53到7:42:36這三分多鐘之內,曾格爾共拍攝了20張照片,其背景的雲也維持相當一致的畫面,乍看之下這些雲沒有什麼劇烈的移動,應當也是風和日麗的狀態。下圖是照片裡的雲。
但是,影片和照片裡的雲,呈現出來的畫面卻彼此大為不同。這很詭異呀!
四支影片裏面的雲是一組,老天爺跟曾格爾內心進行連線,知道她影片都拍完了,即將要改拍照片了,立刻狂風亂吹,刷掉26mm廣角鏡頭所涵蓋的整片天空,幫她換背景,在她開始改拍照片的時候,雲完全變成另一種形狀。
同樣用iPhone 13 Max Pro的主鏡頭26mm所拍攝,影片裡面的雲比較大朵,比較接近我們平常在山下看到的,或是用望遠鏡頭看到的雲。但照片裡的雲細細的一絲一絲居多,棉花狀的都很小朵,這比較符合26mm廣角鏡頭的視角,也符合八千米高空風很大的特質。
不過,從7:37:21到7:38:53,這一分鐘又32秒,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麼湊巧,她影片拍完要改成拍攝照片,老天爺就瞬間幫她換背景?請問,老天爺會這麼聽話,在您想拍照的時候,就幫您更換背景的雲嗎?
您知道以26mm廣角鏡頭來說,那些雲得在一分鐘又32秒以內,在超過八千米的高空,飄個好幾公里或甚至幾十公里才能有這麼大的差異吧。但只有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用,老天爺勢必得派出最強的,颱風中心超過17級風的每秒65公尺,而這樣也只能把雲吹動六公里。但颱風中心的氣流還是旋轉的,17級風直線吹動好幾公里,請問這是什麼神蹟還是妖術啊!
不管是照片或是影片中,曾格爾的風鏡都不知去向。若從拍攝影片當下到拍照當下這一分半鐘之內,曾格爾並未戴回風鏡,身上一點霜雪痕跡都沒有增加,但空中的雲居然能有如此劇烈變化,這合理嗎?
更神奇的是,狂風幫她換好背景之後,她開始拍攝個人獨照,霎那間,狂風停止,這些雲維持三分多鐘沒有什麼改變。仔細分析,您會發現20張照片上的雲看來稍有不同,幾乎都是鏡頭晃動所造成的。
要我相信有這種神蹟或是妖術存在,我寧可相信這些雲是貼上去的,原本都不存在。或許,因為某種作業時間上的限制,影片組和照片組採用了兩種不同的雲景素材,因此導致此矛盾。
或許也還有其他解釋。您說呢?
消失的經文?
這些照片的天空邊緣,有可疑的貼圖痕跡嗎?有的,在照片中紅框處。
請您看這一排格放圖。有幾幅登頂照裡面的黃色風馬旗,上面的經文細節被清除了。
這裡剛好是天空與山的交界,有一種可能性是,貼上雲之後得整理邊緣瑕疵,而有些師傅不小心或一時偷懶沒仔細設好區域,把風馬旗上面的經文細節當成瑕疵給修掉了。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是超自然現象吧,她用念力讓經文瞬間蒸發,收回念力的時候經文又出現了。
預知鏡頭轉動,提前起跑的智能雲?
照片有問題,那麼影片呢?請您看這段登頂影片的慢動作。注意看畫面左側打紅點處的積雪山坡,還有上方的雲,二者彼此之間的關係。雲是無限遠,鏡頭轉動的時候,雲跟鏡頭前方大約2到3公尺的積雪山坡,應該會以一個均衡的方式相對移動。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山還沒有動,雲卻預先往回偷跑了。
這很像是劇組要把雲貼上去的時候,追蹤相機移動的部份發生了一點失誤,對吧。
這些登頂影片與照片的影像異常,還有這山頂突如其來,搭配曾格爾拍攝的進度,幫忙換雲的狂風,該怎麼解釋呢?
您覺得這是不是影像合成的結果呢?
穿越到三天前的山頂?
曾格爾的登頂照片與影片,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她背後,畫面裡出現的藏香香腳、黑色14x8000方形旗幟,都只有10月1日早上7:00到9:00左右短暫出現,之後就被收走帶下山了。其他日子早上7:30的Manaslu山頂,都不是這個樣子。
以上資訊是由一組山友搜尋了9月22日到10月1日所有登頂者的照片與影片,仔細比對出來的。這件事會有其他人撰寫報告詳述細節,在此我只引用他們的分析結論。
而利用日晷的原理,我根據底下影片截圖中出現這個山峰陰影,查詢10月1日早上7:30的太陽角度及影子長度,套入等高線地形圖進行計算。結論是,這支影片至少這個鏡頭,它的山景部分,拍攝時間確實是早上7:30左右。
這個日晷計算法的誤差,應當在正負半小時以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進一步把曾格爾Manaslu登頂影片與照片的拍攝時間,鎖定在10月1日早上7:00到8:00這個區間之內。但很明顯的一個矛盾就是——曾格爾的登頂照片與影片裡,高空中有雲。而10月1日早上的Manaslu登頂者看到的卻是這樣,高空一整片萬里無雲。(照片取自10月1日的登頂者IG)
山友還特別寫信去詢問外國的攀登者,確認10月1日早上,從天還未亮的時候,高空就是萬里無雲,一直到早上9點都是如此。但中午的時候,山頂已經被雲霧壟罩,接著開始飄雪。之後大型的雪巴公司聯合宣布攀登季結束,人員下撤,就只有曾格爾這個團隊宣稱在10/4早上登頂。
我們剛剛才跟大家說到,曾格爾的Manaslu登頂照片與影片中,天空中的雲,極有可能是合成的,而山頂景物存在的時間卻又顯示,曾格爾的Manaslu登頂照片與影片中,有一部分景物的拍攝時間與10月1日那高空萬里無雲的早上7:00到8:00吻合,不是她所宣稱的10月4日早上7:36。
那麼,她真的只是因為天空中沒有雲,覺得畫面不美,所以找人修改嗎?
又或者,她是希望看到登頂照片與影片的人,相信她並非在高空萬里無雲的10月1日早上7:30左右登頂世界第八高峰Manaslu,而是在10月4日早上7:36?
隱身術?
但10月1日早上7:00到8:00這段時間,Manaslu山頂有一團吉爾吉斯的登頂者,他們這群人的照片裡面卻都沒有出現曾格爾的身影——近處沒有,遠處也沒有。
這是傳說中的隱身術嗎?還是那件羽絨衣是特製的隱身斗篷?
讓我們回到現實世界吧,這是不可能的。
請您先想像曾格爾的登頂照片與影片中,天空中的雲去掉,換成一片藍天。
但這樣的影像真的就是10月1日早上7:30左右,在Manaslu山頂,與背景的藏香香腳和黑色14x8000方形旗幟一同,用她照片檔案所顯示的iPhone 13 Max Pro所拍攝直出的?
那要怎麼解釋為何沒人看到她?那可是一大片毫無遮掩的雪坡,要怎麼不被人注意到?
難道,不只是雲的部分很可疑,曾格爾的登頂照片與影片中,人物相關的部分,也可能是合成進去的?
她的iPhone相機曝光不穩?
讓我們回頭來談一開始就給大家看過的那張單人登頂照。這次我們看曾格爾所公開的,沒貼上英文恭喜字樣的原始檔,它的檔名是IMG_3374.heic,還有一張姊妹作IMG_3375.HEIC。
這兩張登頂照至少其一被更動過的可能性,實在太明顯了吧?IMG_3374.heic的曝光參數是ƒ/1.5 1/6579 ISO 50,IMG_3375.HEIC的曝光參數是ƒ/1.5 1/6211 ISO 50,二者感光度相同都是ISO 50,鏡頭與光圈相同都是26mm(35mm equivalent) f/1.5,快門數據相聚無幾,但兩張的亮度差異卻這麼大。這合理嗎?
iPhone的相機功能品質沒有這麼差吧,怎可能連最基本的曝光值都這麼不穩定?這怎麼可能都是iPhone相機直出的照片?
我寧願相信這就是檔案的影像內容被更動過,但是改圖者卻沒有修改原始曝光參數的結果。
其實有這種一亮一暗狀況的照片,有好幾組,拍攝時間都還調成相連的,有些人還以為iPhone有這種奇特功能。但其實仔細看就會發現照片內容還是不同的,並不是拍一張,軟體自動輸出成兩種效果,真的就是拍了兩次,結果最後給我們的結果卻是一亮一暗。
而很神奇地,這些檔案的修改日期時間參數卻都維持在創建之時,還刻意對齊曾格爾所宣稱10月4日早上7:36登頂的故事。是有人在修圖之後,又刻意修改時間參數,以隱瞞曾經修圖的事實嗎?
大家會怎麼解釋這些異象?
螢火蟲特效APP?
有些人會嘗試著幫她解釋,說她可能在iPhone手機上面裝了第三方軟體,可以立刻修改照片把人打亮,所以照片被修改的時間沒有改變。
但這並不是直接將整張畫面調亮或者是調艷,而是把人的部分單獨挖出來調整。我先把比較暗的這張調亮來比對。
先不考慮兩張圖整體色溫的差異,現在您可否注意到,左邊帶著螢火蟲發光效果的那張,在曾格爾身體周邊的雪坡,雖然都是白色,但靠著她身體有一圈的雪坡顏色不太一樣,比起其他外圍雪坡區域更偏暖偏黃?而且那一圈的邊緣,如果您回到原始檔的解析度去看,剛好都是模糊的?
雪坡不會移動,在鏡頭前面同樣的距離,成像不會突然清楚,突然又模糊。請看下圖。
這種左下方雪塊清晰,繩子周邊及右側模糊的效果,一定是後製的問題吧,iPhone的鏡頭怎可能這麼差?雪也不會自己移動因此模糊掉啊!而iPhone的軟體模擬景深效果,也沒有做得這麼差勁。什麼調整曝光和色彩的APP,會這樣隨意幫您模糊特定區域?
那些應當就是被修改區域的邊界。大多數人用手機看,無法分辨,但是用電腦的大螢幕去看,就知道那些模糊,有可能都是要掩飾影像疊合時的邊緣異常區域。
曾格爾應該公開跟大家說明一下——
1. 她在她的iPhone 13 Pro Max手機上裝了哪些可即時更改影片與照片的APP?
2. 她提供的照片為什麼有這麼異常的打光和模糊痕跡?
3. 她是否曾經在拍攝之後,又再進行後製,但卻又更改這些影片和照片的時間紀錄等等?
老天爺的電風扇?
另外,影片中山頂的狂風吹得她手上握著的旗幟狂舞,甚至兩隻手還拉不住,對吧。
但拍照的時候卻突然沒有風,旗幟都輕輕拉著張開就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老天爺又一次配合她拍影片與照片的進度,以秒為單位,即時幫她開開關關風力嗎?
這種東西應該被稱為電風扇吧?
而雪巴也是人,也怕冷,也得戴手套。在短短三分多鐘內要透過厚厚的手套,幫她拍照,頻繁開啟關閉「螢火蟲風格」的APP,還要在八千米高山狂風中,十一次更換她手上的旗幟。這真的是很艱鉅的任務,那三個雪巴應該是為她的登頂攝影計畫排練過吧?只有這麼短的三分多鐘時間,要在那種環境連拍這20張照片,我想我辦不到。
即使是在無風且溫暖的攝影棚內,可以拿下手套,用手指操作觸控螢幕,也不用擔心旗子被狂風吹走,但是要在三分多鐘內連拍這樣20張照片,還是很困難的。我認為自己辦不到。不知您有沒有把握達成這項挑戰?
影像合成的鐵證
基於以上諸多疑點,我們覺得有必要將影片拆解為一幅一幅靜止畫面,搭配登頂照進行分析,這樣我們就有可能從光學原理去證明曾格爾的Manaslu登頂影片有合成痕跡。
光學計算畢竟是一種專業,我不可解釋到每個人都看得懂,我只能簡單提示部分原理。而專業人士其實聽我這樣點一下就全懂了,如果有人要發起訴訟,只需要找物理或數學的學者或光學工程單位,依據這個原理做計算,撰寫一份報告,就可供法院使用了,而這就是影片合成的鐵證。
分析計算的原理是——
1. 一個相機有五個空間的自由度,兩個自由度是鏡頭(光軸)的方向,三個自由度是鏡頭中心在三維空間的位移。(先不考慮變焦與對焦等因素的影響)
2. 只要鏡頭場景內所涵蓋的物體,是分布在不同的距離,比方說包含無限遠和近處的物體,則透過動態影像的分析,我們可以經由計算,還原出相機在前述五個自由度的運動。但有些場景,並不一定有條件可以正確還原相機這五個自由度的運動(例如所有物件在同一平面上)。而以目前的科技,手機這種普及性的設備,也還無法把自己這五個自由度的移動資訊,精確記錄下來。
3.. 而如果影像合成的素材,有一段是手持拍攝的動態影像,它就有五個自由度的運動。當其他動態影像要與它疊合,基本上相機整個設定包含鏡頭焦距、對焦距離等等,還有那五個自由度的運動都必須完全相同,才會沒有破綻。
4. 前述動態影像疊合最常見的破綻,就是套疊邊緣的「破裂」,通常這是用手工去繪製修補,為了避免修補痕跡被看到,繪圖師通常還會把這些地方做局部模糊,這是一個疊合的特徵,一般人也都看得懂這個問題。但做為上法院的證據,它的含糊空間比較大。
5. 承上,當這五個自由度的運動幅度夠大,物體的位置、大小與拍攝角度等等的不一致,也會發生矛盾,這時透過光學計算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矛盾點。這種問題一般人看不懂,但做為上法院的證據,它的效力比較大。
6. 曾格爾的Manaslu登頂照片與影片,依其自我的宣稱可知道拍攝器材「理應」是她的iPhone 13 Pro Max。但當我們懷疑影像合成時,拍攝器材不一定那麼單純,比方說人物的部分,也有可能是其他攝影器材所為。這亦是可能的矛盾點。
雖然可能的矛盾點很多,但這些要不是已經被修補,要不就是得經過數值計算才會知道的,而一般不具備專業的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這件事的。然而,這些矛盾對於具有專業者,卻是可獨立多方驗證而達成相同的結論的,也就是曾格爾所提出的登頂照以及登頂影片有合成跡象。
我把兩個比較好抓的矛盾點,放在附錄。為避免有意造假者變得更聰明,更難抓,我只點到為止,稍微提示現象與矛盾點所在,而雖然我不會說得很詳細,專業人士應該已經有辦法看出問題,知道原因,並透過計算證明影像有合成。至於社會大眾,我得麻煩您接受,看不懂是正常的,人人都看得懂就不叫做專業了,因此這部分就請不要再多問。我沒有要在這篇文章裡解釋技術問題到每個人都聽得懂,這也是不可能達成的。
曾格爾所提出的登頂照片以及影片有合成跡象,並無法證明她未曾登頂,她依舊可以宣稱有登頂只是不想現場拍攝,因此改為發布合成的登頂照片以及影片。但使用影像合成卻又不先說明這樣的「詐術」,卻是法律訴訟有罪與否的關鍵。因此,這個議題很重要。證明曾格爾所提出的登頂照片以及影片有合成跡象之後,只要有人對她提告,就變成是她得要向法庭解釋自己未曾使用過任何「詐術」,或甚至檢察官就可以直接搜索或調閱一切電子紀錄,那時真相就能大白。
如果她這次無氧速攀是真的成功打破世界紀錄,只是因故需要合成登頂影片與照片,那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若她的能力真的這麼強,再找一座八千米山峰嘗試一次無氧速攀不就好了?她大可以每一座都這樣挑戰世界紀錄。但下一次,她得先找好真正具有公信力的證人。
航跡是「真」的?
2022年10月27日,當曾格爾釋出Manaslu的攀登航跡,一開始我還願意分析她10/3-4那條航跡。那時雖已看到很多不合理之處,但就是欠缺一個比較容易讓社會大眾理解的矛盾點。
之後我抓到曾格爾航跡裡的另一個矛盾——依照她自己的說法,她公布的航跡之中,10/6那一條應該是另一個雪巴錄製的。可是她信誓旦旦地保證那些航跡都是她身上那台Garmin inReach所錄製的。
顯然她的保證是錯的。
關於說謊與造假這類的事情,有一個很悲慘的問題是,要抓出矛盾或破綻,往往要花比說謊者更多的心力。這就是為什麼誠信很重要。別人的事情,我們猜測,很難猜得準。但自己的事情,怎麼會不清楚?自己的事情還一直改口說我記錯了,或是其他人幫我寫錯了,一而再,再而三,這種人就是個典型的騙子。
對我來說,被騙了,那我就不會再相信。我在意誠信。
繼續編出更完美的故事,繼續合成更沒有破綻的照片和影片,我都不會再看了。
人生苦短,何必浪費我的時間?
法律上我也許還不能公開說她騙我,但當我抓到10/6那一條應該是另一個雪巴錄製的,我就不想看10/3-4那條航跡的任何事情了。
之後的發展是,有少數跟曾格爾很親近的台灣山友,一直到處宣揚她10/3-4的航跡應當是真的,並提出了金錢賭注。他們的論點就是——你看,我們核對過照片影片跟航跡的時間,我們對起來都一致。
但我想請問大家,這些人到底保證了什麼?他們究竟基於什麼,可以有那樣的勇氣來放話對賭?
把所有公布的照片和影片,時間和座標都改一次,找一群人一起核對一下,這比起影像本身的合成工作,簡單太多了吧?發現了這麼多問題,我為什麼要相信她?看到這麼多不能解釋的矛盾,您為什麼還要相信她?
航跡是「真」的?「真」的定義是什麼?
不過,或許是基於好奇,有些人會這麼猜測,曾格爾也許沒有依照航跡內容在10/4早上7:36登頂Manaslu,但是會不會有一群雪巴吸著氧氣,接力衝刺,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了這個神奇的航跡紀錄,只是不巧Garmin inReach剛好出了問題,漏掉了一大堆的點位?
所以這條航跡可以是「真」的,就算不是掛在她身上的Garmin inReach所錄製的?
我只想反問大家一件事。如果10/4早上7:36有雪巴登頂,而10/3-4那條航跡是掛在他們身上的Garmin inReach錄製的,那麼照片裡和影片裡的雲,又為什麼需要大費周章地處理呢?
想到這件事,你我都應該要捏一把冷汗。如果那時他們那群雪巴做到了,真的在10/4早上7:36登頂了Manaslu,接著也拍攝了影片和照片,那麼我們可能就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綻,直接放棄調查了。
總結——她是個超級厲害的P圖登山家
雖然最後我們還是抓到了曾格爾Manaslu登頂照片與影片的合成跡象,但我不得不說,這對手的整個團隊,他們的規模,他們的能力,實在是強大到很可怕。我甚至害怕,不該透露太多關於他們合成影像的手法,還有哪些破綻被我們掌握——我擔心有其他人模仿,我也擔心她知道自己做錯哪些地方,並知道怎麼改正,而當她這個團隊再進化之後,下一次,我恐怕就再也抓不到她的破綻了。
或許,全世界最清楚並佩服曾格爾能力的人,就是我。
我們的調查小組,一直在驚嘆她那教人目眩神迷的影像技法,她那瞬間變換的語調,還有她手上掌握的強大「網路虛擬資源」。
有此機緣跟這麼強大的敵手進行對戰,是我們調查小組成員們,一生莫大的榮幸。
但是,她並沒有得到我的尊敬,也沒有得到絕大多數台灣山友,和全球山友的尊敬。
我無法尊敬她的原因並不是體能和運用科技的能力,而是態度。
看著她到這些地方爬山的照片,我會想起自己在19年前,用自己工作賺的錢出國去南美洲爬山的那一個月。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什麼「國家隊」,我就是一個普通的高山觀光客,但那一個月我隨時都提醒自己,要做到讓人看得起,要成為一個有用的,能幫助別人的人,讓這些外國人下次再聽到台灣的時候,會想到我是一個還不錯的人。
我不求成為台灣之光,但我不想成為台灣之恥。
曾格爾進行了公眾募款,而在她的臉書粉絲專頁上,有一些稱讚她是台灣之光的留言,表面上看,她在進行公眾募款的時候有停在邊線上,沒有自詡為台灣之光。
但是真的點進去看留言稱讚她是台灣之光的那個帳號,卻會發現那是一個沒有朋友,沒有一般交友活動的怪「人」。
而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這段時間,在網路上遇到很多奇怪帳號的騷擾,漸漸我發現,那和曾格爾臉書粉絲專頁上留言稱讚她的,是相同的那一組幾十個「人」。這些「人」都沒有朋友,沒有正常的生活照和頭像,沒有正常的發文。而「他們」卻有著唯一共同的行為,擁護曾格爾,到處騷擾其他質疑過曾格爾的人。
而甚至我們可以從那些交錯發言的動作,留意到「他們」與曾格爾臉書粉專帳號之間的互動關聯。而閃過我眼前的是,一個人在電腦螢幕前面,操作著十台虛擬手機的那個畫面。
所以,在我的認知裡面,曾格爾確實是利用了台灣之光這個概念在募款。公眾的募資平台上,她募到了超過五百萬。而沒有透過募資平台,各種公司和個人的捐贈,恐怕還大於這個數字。
她還給自己做了「國家隊」的紅布條,高興地合照。
年輕世代懂得利用網路的虛擬特質去做行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我沒立場說有什麼不對。
但我不能接受的是,用合成影像當證據去宣稱打破世界紀錄,還有她以這類所謂「詐術」為豪的態度。曾格爾,妳怎麼可以這樣濫用台灣之光的概念?
當妳的團隊利用了台灣之光這個概念去募款,妳就應該像個台灣之光,而不是會利用合成登頂照片跟影片,宣稱自己打破世界紀錄,卻還出現一堆台灣怪帳號跑去罵質疑妳的外國人是種族主義者,甚至妳的IG本尊帳號居然是這樣直接跟外國人對嗆的。
我幫大家把這段對話翻譯成中文吧。
外國人:「妳當然沒登頂,那是假的。」
曾格爾:「怎麼說(我的)登頂影片?我知道也許妳沒登頂,但那不是我的錯,希望妳下次能登頂。感謝妳關注我。」
看到這段對話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崩潰。曾格爾原來是這麼自豪於她所主導的合成登頂影片呀!
但確實,我得承認,她是一個超級厲害的P圖登山家。
不過,老天爺啊,可不可以有誰出手阻止她繼續打著台灣的旗號,卻一直在外國人面前丟臉呀!我們民間調查小組已經使盡全力,下一棒,也許只能交給國家了。
附錄 影片的光學矛盾
第一個提示是,這張照片跟這段影片真的是同一個iPhone 26mm主鏡頭拍的嗎,我們知道拍攝影片時,相機會裁掉一些像素,但是當我把後面的尼泊爾國旗/經文風馬旗/五色旗等等,整體寬度調成差不多大,人頭也調得差不多大,您有沒有覺得這比較圖哪裡怪怪的?
這是個需要想一下的問題,請不要過度延伸和揣測我的意思,它就是個光學問題而已。
第二個提示是,影片第一張截圖,和半秒鐘後的截圖。疊合之後看起來,雲沒有移動。而無限遠的景物沒有動,就表示相機光軸沒有移動。只剩下鏡頭中心位置的三維空間移動。而這兩張比對之下,平面物體例如那個黑色旗子的大小沒什麼改變,似乎相機沿著光軸方向的移動分量,很小,可以忽略。
那麼,請問紅框這兩處的移動量,合理嗎?
有了這兩個提示,物理、數學或光學的專家,應該可以提出計算報告證明曾格爾的影片有哪些合成跡象。或者他們還會找出更多明顯的光學矛盾,而這就留給有對應專業的人士們去發揮了。
推薦有在玩攝影的朋友可以繼續看這篇,因為全文太長而獨立分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