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啟示錄(文字版)
我在想,也可以接受再創作,共同創作,由您來改寫前面這兩個案例,然後公開發布。
好啦,誰要來寫馬崙山案跟天馬背工案?
前言:若您對爬山有興趣,或經常從事登山活動,麻煩您務必把這篇文章看完,並確定您所參加的每個Line登山群組,所看的每個臉書登山社團,都有人轉載分享過這篇。若還沒有,就麻煩您幫忙囉。希望明年此時,山中迷途致死以及失蹤的年度人數,能減掉一半以上,挽回至少十條生命。這是個很困難的社會改造工程,得靠大家一同來努力。
正文開始
今天我要講兩個腦補出來的虛構故事,道德上不應該腦補去講的故事。但是今天為了你,我要跨越這條道德的界線。
(本故事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晨光前,他,一個人,點亮頭燈,走在中央尖山下的溪谷裡。
山徑?嚴格來說,那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路,其實它就是一片溪谷碎石坡上面,被踩平的地方,一連串的足印,所形成路的一種感覺,帶著他往上。
這條路每年有好幾百人行走,但溪溝是活的地形,每次豪雨都會改變它。所以這些被踩平的地方,這些腳印,其實並不是那麼清楚。
「每年有好幾百人登頂中央尖山,應該也沒那麼危險吧。」
於是他來了。
此刻他覺得好累, 放慢步伐喘口氣。 抬頭一看,頭燈隨著向上掃去,光束射入黑暗中,隱沒在高海拔稀薄且寒冷的空氣裡。這些僅有的光子,讓他知道正前方是一道陡上的溪溝,最上面是一片黑色山壁,為暗藍色的天空刻出一條隱約卻參差不齊的分界線。
「好壯觀呀!那就是等一下我要爬上去的地方。」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腳邊不遠處,頭燈沒照到的地方,左方山坡上有一些足印,有一片連續的,被踏平的地方。
他搞錯了,這是一段之字形爬升。他在之字形轉折的位置,碰巧選擇一個致命的時間抬頭,因此看錯了自己應該繼續往上的方向。接著他偏離正路,踏進右方另一道無路的溪溝。
他走錯路了。天然的溪溝有些地方看起來也很平坦,甚至也有一階一階的感覺。而他就繼續被那種看似路的感覺,帶進無邊黑暗裡。
大自然好壞,居然會騙人!可是話說回來,誰叫他那時候剛好抬頭,沒注意看地上呢?
幾天後,搜救人員的空拍機發現了他的遺體,被卡在山壁上。
(本故事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地圖上就只有一條登山路徑,這兩天他才剛走過,因此朋友們都覺得很放心,讓他一個人先循原路下山。此刻他已經順利地回到了那條名為瑞穗林道的古老礦業道路,原本緊張的心情也舒緩了些。
這條礦業道路現在已經沒有維護,但有幾處崩坍讓車輛無法通行,其他有些路段卻又維持著當年至少三公尺的寬敞平坦。現在道路兩旁的樹木,都已經長回十幾公尺以上,樹下蔭涼潮濕,枝幹上面掛滿松蘿。十多年前礦業道路上面曾經長滿茅草,但這些年原住民不再熱衷於狩獵,山上的草食野生動物繁殖很快,牠們把樹林下的底層植被吃得很稀疏,礦業道路反而越來越清楚好走,甚至包含登山者不曾利用過的支線。
所以,這地方其實並不只有一條路,礦業道路有很多條支線,只是新版登山地圖上面沒有標示出來。去程,他們行走的方向讓人很難注意到,那時在左後方有一條很大很平坦的礦業道路支線,水平地匯入。而現在對於回程的方向,他注意到它了,它就在正前方,不需要抬頭或低頭,直接就會看到。
他的目光完全被那條支線吸引過去,他的直覺告訴他,這麼大,這麼平坦的,一定就是對的方向。所以他很自然地走進去,完全不知道,正確的,回家的路,礦業道路的主線就在左邊,要稍微轉頭,要稍微低頭去看,比較不清楚。
到現在,搜救人員找了很久,但他還沒有回家。我們都心知肚明,奇蹟不會發生了。
大家都覺得跟著別人走很安全,但錯了,其實走在隊伍中間,一個轉彎忽然就消失不見,也是很正常的。從一開始就準備好要一個人走,比在沒準備好的狀態下忽然變成一個人走,有準備的前者還比較安全一些。這故事就是個例子。
登山迷途是重要議題
先別急著說登山很危險。
相較於交通事故平均每天死亡八人以上,登山活動真的算是非常安全。但每年,大自然還是會在山上收走十幾個迷途的台灣人。這是山域事故成因的最大宗,佔接近一半。
十幾個,比起交通事故每年三千人,真的不算多啦。不過,這十幾個也夠讓人心痛了。而且,這幾年在山上迷途消失的人好像越來越多。
看到這樣的山中迷途故事,或許你會跟我一樣,在心裡偷偷地問自己,「這種倒楣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嗎?」恭喜你,有這種自省的人,大自然比較不愛收走,祂通常都會放你回家,但前提是你還要具有幾個能力。
你需要先意識到自己走錯了
首先,你需要先有能力,意識到自己走錯了。你一定很想罵我,就是不知道走錯,才會走錯啊,這是什麼白癡邏輯。不過請你繼續耐心聽我說。
每個在山上走錯的人,都會經歷一段很慌亂的,以為自己遇到鬼打牆的恐慌期。但根本原因卻不是超自然力量,而是他內心的「過度自信」——他不相信自己居然會犯錯。
最致命的就是這兩個故事裡面那種,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一開始很有信心,慢慢地,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最後開始恐慌,媽呀我遇到鬼了,但此刻卻已無法回頭。
登山遇到迷途問題,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自尊與情緒,用平常心面對它,冷靜解決它。這說來容易,多數人卻做不到。
我爬山有三十年經驗,但其實我跟你一樣會走錯。大家都會走錯路,可是這三十年經驗給我一個特殊力量——走錯之後我發現自己走錯路,並且承認錯誤的速度,比一般人快很多。
我怎麼做到的?因為我腦子裏面對於山徑應該有的樣子,還有大自然正常的樣子,有一個比較大的資料庫。在山上行走,我的腦子一直很快速地在做圖像比較,立刻判斷出那裡是山徑,哪裡是大自然一般的溪溝。通常,我只要走錯幾步,就會立刻察覺自己犯了錯,回頭去尋找,看正確的路在哪裡。
走錯,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山上沒有鬼,鬼就在人自己的心裡。走錯不是問題,更大的問題是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走錯了,繼續走,越走越遠,最後完全走進沒有山徑,沒有路的大自然裡,摔倒昏迷,或是永遠地消失。
要怎麼具備跟我一樣很快發現並承認錯誤的能力?一定要練習三十年嗎?其實不用啦,我們找到了一條速成捷徑,可以讓新手也很快能練到相當夠用的水準。
為了辦登山教育,為了嘗試減少山上迷途的問題,我們分析了山徑的構成要素,並找出了最核心的關鍵差異點。請您先記住我這句話
「正確的山徑會有『一連串』的『人為痕跡』。當你發現走很久都沒有看到人為痕跡了,那就一定是走到不歸路囉。」
保持警覺心,注意身旁還有沒有人為痕跡,那就可以更快發現自己已經走錯路。
至於山上有哪些常見的人為痕跡,可以指引正確的路之所在,你可以自己觀察,或者來上課我可以教你。但我只能告訴你理論,最後你還是得自己去山上觀察與練習,才能建立你腦子裡的資料庫,迅速作出判斷。
科技也可提醒你已迷途
如果你最後還是做了蠢事,因為一時懶惰,因為疏忽,因為鬼迷心竅,走錯了路,而手機上面沒先安裝好軟體與電子登山地圖,或是你裝了不會用,或是你就那麼倒楣剛好沒電了,因此你迷失在大自然裡,身邊都看不到任何人為痕跡,一個人,孤立無援,該怎麼辦?該賭一把,回頭去找路嗎?
請再記得我說的這句話
「沒有生命危險千萬不要動,真的太冷太渴想移動,也要記得『 留下 』『 一連串 』的『人為痕跡』。」
你知道在山上尋找一個失蹤者的搜索面積,是你移動距離為半徑所畫出的一個圓。你移動了1公里,搜索就得涵蓋3.14平方公里。你動了10公里,距離10倍,搜索面積卻不是10倍,而是平方,是100倍,314平方公里,比台北市的面積還大。就算你很有錢是首富等級,全台灣的搜救人員也不可能在一個月內找遍這314平方公里。
沒十足把握就千萬不要再亂動,越愛動,被找到的機率就越低。
你當然應該先嘗試打電話出去報案,回報自己的座標位置。但如果電話打不出去,也先別慌張。你應該先想辦法保暖,維持自己身體軀幹的溫度,失溫的話,三小時就出局了。接著要節省喝水,脫水的話,三天就出局了。放心,沒東西吃,要三周才會出局啦,吃東西沒那麼重要。
不要動,搜索人員才有最大的機會找到你。真的撐不住,冷到快死,渴到快死,很想要移動,也要記得留下一連串的人為痕跡。就像童話故事裡,留下一串小石子的孩子才能回到家。
總之你要記得,大自然不喜歡收走那些有自省能力的,謹慎的,常常疑心病想說自己是不是走錯路的,會觀察山徑人為痕跡的,會先安裝好軟體與電子登山地圖,在登山行走的路程一直使用它,也記得維持手機電量的人。大自然也不喜歡收走那些懂得怎麼在迷途後,不會慌亂移動,保持自己有最大機率被找到的人。
大自然卻很愛收那種因為輕忽突然變成隻身走在山裡,但完全沒有準備的人。重點並不是「一個人走」,而是「有沒有準備好」。
很多人以為爬山沒什麼難的,只是在山上走路。而走路,大家都會,所以不需要學。但爬山從來都不是會走路就好,要想在山裡面輕鬆自在地活動,不被大自然收走,你就得先準備好自己的能力,前面我們說過的,那些最基本的自保知識與能力。
像在山上發現自己迷途之後,不應該輕易移動這件事,它根本是違悖人性的,我們只能透過後天的學習,才知道應當要這樣做。
真相是,爬山雖然沒什麼難的,但還是得學,有很多東西要學。因此,我強烈推薦您花時間看一下我們所為您整理的,登山前要知道的21件事。或許您將發現,山上有些事跟現代人的直覺想像完全不同。
文:蔡日興
後記:若您對爬山有興趣,或經常從事登山活動,請您務必確定您所參加的每個Line登山群組,您所看的每個臉書登山社團,都有人轉載分享過這篇。若還沒有,就麻煩您囉。 希望明年此時,山中迷途致死以及失蹤的年度人數,能減掉一半以上,挽回至少十條生命。這是一個很困難的社會改造工程,得靠大家一同來努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