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回頭路/登山有沒有專業/獨攀行不行

我本來是去「插花」的,因為從溪底上「青木山」,是我大學三年級時開過但失敗收場的路線,雖然現在已經快五十歲了,我還記得要來「復仇」,也看看當年的撤退決定是否正確。

而接受我「插花」行為的隊伍,是有一位傳奇的山友L君所主導,他立志要掃遍台灣山域所有的基石,當然包含這顆青木山三等測量基石。


首先請你注意到,我有隊友,從一開始我不就是來獨攀。但我支持獨攀,因為作為一個登山嚮導,那是我時常在用的專業能力,我討厭別人把它汙名化。


從航照圖上可以看到,溪底直上青木山的這條稜線,有一段左右兩邊都是崩壁。三十年前,航照圖沒有顯示這件事,我們是到了溪底才用肉眼看到。因此,這塊崩壁的歷史大約是三十年出頭,以地質來說它還很年輕,沒有穩定下來。

可是這就是往來青木山最合理的走法,而這三十年中間有一組人馬上去下來過。那是另一個傳奇的山友賴兄,他的志向是掃遍花蓮山域所有的基石,然後退役喝酒去。他的文字紀錄有提到這片崩壁很恐怖。


現在,插花的我,還有這趟的背工兼這段路的嚮導77,還有他的客戶L君,三人背著小背包到了這個崩壁下。哇!真的好壯觀。

左邊,深深地崩下去,想都不要想。右邊緩一點點,但是更碎,更會流動,整個崩了水平應該有兩三百公尺遠。但崩壁整體都有三十度以上,很陡,很碎,很不穩定,是那種上得去也不一定能原路下來的地方。


怎說?上得去為什麼下不來?

我們人類的肌肉是這樣長的,往上爬的時候,你的腳掌比較容易對著地面施壓,但往下走的時候,小腿肌肉已經縮短了,腳掌對著地面施壓的力道比較小,而人又容易因為害怕把重心往身體後面送,因此下坡的時候很容易滑下去。

這種地方有繩子也沒用,找不到穩固的大石頭或樹木來綁,都崩到下面去了。我猜,從賴兄走通後,這崩壁又崩了幾次,變得更慘烈了。


我們三人沒有明確的從屬關係,但以登山資歷來算我是最資深的,所以我比較有主導性。我說,我負責探正稜,請77往右看一下有沒有橫過去一段然後可以往上的路線。客戶L君,我就請他在右側比較緩的地方等我們兩個一下。而我們要找的,是比較穩固比較緩,可以上去也可以下來的破解方式。

但正當我卡在正稜危險的陡坡上,問77說他那邊有沒有比較好走,赫然我們發現,客戶L君沒有聽我的話在原地等,他從那裏直接爬上去了。

嗯,其實我知道都可以爬上去啊,我的問題是我們之後要下山不能這樣走啊!

好,已經沒救了,我們過了一個不能回頭的點。我腦中響起了歌劇魅影的經典Pass the Point of No Return天啊,沒有回頭路了,好悲壯。


我請L君上面稍等,我和77小心地用狗爬式退回去底下,然後換一條更毛的路線往上爬,跟上客戶L君。接著就一路破釜沉舟地往上,我都不去想了,反正我知道,絕對不能從這裡回家,會摔死的。

結果慌亂中三個人都沒有記得拍照,這崩壁的美就只有留在記憶裡。


崩壁後稜線還是陡,但是航照圖顯示都有樹。剛剛三個人的獨攀探路結束,現在收隊,我們的命運已經被綁在一起。我們必須要一起解決這個困境。

一路上我不時掏出手機看各種版本的等高線地圖以及航照圖,腦袋轉呀轉,盤算著各種可能性,到底要怎樣才能平安下山?

到了青木山頂拍了登頂照,客戶L君拿出漆筆幫基石上妝。我提出了我最後的結論,我們換南邊那條支稜回去,到下面我們再想辦法破地形,切回原本這條稜,這樣至少航照圖上看都有樹,剛剛現場觀察也是這樣。77同意,而客戶L君沒意見,我們就開始執行這個計畫。

這個計畫的最大困難是,前一天下午,我跟77都有去溪谷裡面拍照,過了今天早上的登山口之後是大潭跟瀑布,溪床非常難惹。我們一定得想出辦法在山腰破地形,切回原本這條稜,不然麻煩就大了。但是,要在山腰破那一片地圖上看起來超陡的坡,顯然也有很高的難度。


77有在山下就先把最優秀的NLSC版本,帶等高線的航照圖圖磚,下載到他手機的離線地圖APP裡,我就請他走先鋒帶頭。這優秀的光達級等高線地圖讓我們很容易避掉了幾個稜線分岔的可能錯誤,我們一點都不浪費地,很優雅,很順地下到了稜線比較平緩一點點的區域。然後動物活動的痕跡出現了,應該是一條水鹿行走過的獸徑,帶著我們快速地往下,我們跟著它往稜線的北側偏,進入了溪溝。過溪處,旁邊的草出現齊頭的,像割草機割過的景象,我們知道那是草食動物的傑作,應該就是水鹿。

過溪溝後,水鹿似乎是散開吃草了,橫過去的山徑不太明確,走著走著,感覺上前面都是一片極陡的坡,能過嗎?還是要退回去沿溪溝再下一段,之後再想辦法呢?

正當我盤算難以做決定的時候,忽然發現右上方的山壁上有些痕跡,我的腦中立刻閃出路的聯想,那是「路感」傳來的信號。我說,你們等我一下我去探探看,接著我又獨攀了。

一片陡坡,有樹,但是沒什麼東西可以抓,踏上去那地面的硬實感我就知道中獎了,這是一大群水鹿固定走的路。它之字形地巧妙上攀,雖然超級陡,坡面有四十五度左右,但是小心走很安全,這條路甚至是背30公斤大背包也可以走的等級。

這條路直殺上北側這條我們來時走過的稜線,我們終於確定可以回家了。


地圖,就是要讓我們對沒走過的地方,有預測能力。而這一次,我們完美地運用對於地圖的專業知識,化解了威脅生命的危機。好輕鬆好容易,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然後我被塞了一筆嚮導費。本想推辭,但最後我還是收下了,我想,讓它有個生平第一次收費轉職業的聯想,這個記憶會更永恆。



爬山到底是不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或是我說的,七個小矮人不會變成一個白雪公主?答案是,都有。

我們三個在一起,其實都有各自的力量。客戶L君給我們必須要登頂不能放棄的力量,而我跟77個別有自己的力量,事先去看到可能的災難,然後設法化解它,讓它優雅地消弭於無形。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我不太覺得耶,我比較想說是三個諸葛亮。

登山是有專業的,而真正專業的嚮導,你跟他走感覺就是很平淡一點都不刺激,因為他會運用專業,預先把威脅生命危險的事情都化解掉。

什麼時候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什麼時候人多力量大?就純勞力活啊。有人被車子壓到,多一點人一起來搬總是比較好吧。

智力活,像是我們這種狀況,要的是專業能力的思考互補,多一點專家好,可以避免盲點,但多一堆七嘴八舌的外行意見,沒用。

而什麼時候人多絕對沒有用?在那個崩壁上,多一個肉腳都是不行的,那裡沒辦法確保,我可不想為了拯救任何一個人,犧牲我自己的性命。我也不希望我的隊友為了救我而跟著喪命,在那種地方,大家都得靠自己的基本功。


這條路線我可以接受再去獨攀一次,或是跟我信任的好手一起走,但一般人說你不應該獨攀,「不願讓你一個人」,就要我帶他去,我的媽呀,我真的寧願獨攀好嗎?

拜託,那些相信人多一定好辦事的,所以不應該獨攀的,其實你就是不相信登山是有專業的對吧!你以為就是兩條腿一瓶水就搞定是吧。

但,根本就不是那樣的啊!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承受這世界的殘忍。」

這不是文青話語可以討論的議題。我沒有要一起死,請尊重登山的專業,做好準備,練好體能,先讓自己在那個路線上有起碼的自保能力,再來談人多力量大,好嗎?




留言

熱門文章